欢迎来到中国肢残人协会网站!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4/9/25 9:13:08    浏览次数:3103

社会体制改革是当前中国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又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改革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关键点,也是当前社会建设的关键,因而在当前改革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

一、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对于社会体制的含义,学界大体有四种理解:一是从社会事业的角度,把社会体制等同于社会事业体制;二是把社会体制等同于社会管理体制;三是把社会体制界定为社会利益分配和社会参与体制;四是把社会体制界定为公共服务体制加社会管理体制。丁元竹教授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社会体制是为了实现公平与公正的目标,社会建设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在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角色、作用、相互关系等制度安排。”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开始从国家全面控制和包办代替的传统管理模式向多主体合作参与的现代治理模式转变。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的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当前,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规划基于三个社会背景:

()社会发展有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领域的一些新变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价值凸显出来:一是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搞好民生工作,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二是更加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郑杭生教授认为,社会正义就是指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配置的公平性和平等性。这要求把公平正义落实到我国微观和宏观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三是更加重视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当前社会建设的关键,需要在深层次上理顺三大部门的关系,既避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可能的社会失灵,也要避免三大部门的越位、错位、缺位和虚位。

()社会发展有了新挑战

陆学艺教授把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概括为四句话:“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显,文化繁而未荣。”当前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统筹兼顾多元利益?公众权利意识增强,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风险社会下,各种类型的风险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如何驾驭虚拟社会?这些挑战都对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彰显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社会建设跨入了新阶段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建设应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此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第二个阶段是十八大以后,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第三个阶段就是本世纪中叶(2040年前后),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现代化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应对发展中各种困难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建设跨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工作。

二、当前我国社会体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基本民生逐步改善,多元社会管理体制基本成型,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曰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过去五年,各项财政民生支出保持‘刚性增长’轨迹,医疗卫生支出累计2.52万亿元,年均增长29.3%;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成1800多万套,覆盖面提高到12. 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1.3亿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

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领域的进展,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我国社会体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欠缺

社会事业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环境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总体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公平性差,具体表现在:一、分配不够合理,收入差距、分配不公问题凸显。资料显示,少数人占据了多数财富,多数人只享有小部分利益,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过低,低收入者群体规模过大,分配结构严重失调,是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结构的显著特征。收入分配不公不仅容易引发社会积怨,而且还影响合理的社会流动。缩小收入差距,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当下调整社会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紧迫任务。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下岗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城农民务工问题、特殊群体就业问题等不容忽视。三、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强需求与弱保障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能力仍然不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保障水平与层次还不统一、不协调,还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此外,教育不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而且分配不均,一些地区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改革滞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

()社会管理体制虚化,社会组织参与不够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中国三个领域(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联动的社会结构和整合机制还没有很好形成,突出表现为:政府机关独当一面,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突出;经济上交往原则被错误地引进到公共权力领域和公共领域;社会组织发展依然面临着体制、机制、法制、经费、人力等方面的困境,弱不禁风却有行政化倾向,离真正的主体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结构上,总量偏少,发展不均衡;规模上,大型、枢纽型、公益型社会组织数量偏少;性质上,具有官民二重性,独立性不足;运作上,服务社会效率低,社会公信力不足;管理上,内部规章制度缺乏,管理不完善。

()社会管理机制弱化,社会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社会多元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滞后,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不完善。社会治理方面的法规建设还比较滞后,有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法律空白。社会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陈旧,不够灵活,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救火式、运动式的应急处置方式运用多,源头治理少;公众社会参与的制度性保障机制不健全,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由于缺乏老百姓的参与,管理成本超重,而且效率不高。特别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上,高投入、低效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社会管理上往往事倍功半。

()社会结构发展失衡,社会运转活力不足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从国际经验来看,较为理想的社会阶层结构,一般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即拥有社会资源很多、社会地位很高的阶层和拥有社会资源很少、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的规模都很小,而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过上小康生活乃至更高水平生活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倒T形”或“葱头形”,用陆学艺教授的话,就是“该大的没大起来,该小的没有小下去”。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尚未培育出一个稳定壮大的中间阶层,这容易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这也是当今中国发生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敬海新)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网

协会章程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肢残人协会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E-mail:zgzxtg@163.com

电话/传真:010-66580074 网站联系电话:0898-65656769

投稿信箱:zgzxtg@163.com 主席信箱:zgzxtg@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微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4012885号